running

如何提高步頻

步頻是指在跑步時每分鐘兩腿交替落地的次數,大家跑步經常用的跑步App上都會有步頻的記錄。提到步頻,就不得不提步幅:以腳的中心算,邁出一步後,兩腳中心的距離就是你的步幅。因為跑步的速度 (Speed) = 步頻 (Cadence ÷ Step frequency) x 步幅 (Stride Length),提升兩個中的任意一項就能提高配速 (Pace).

步頻和步幅有什麼微妙的關係呢?

對於初階跑者來說,我們會比較建議他們需要先提高步頻,然後隨著能力的增強逐漸加大步幅,因為一般剛開始跑步的初級跑者步幅在75cm-100cm左右,而專業運動員一般在160cm以上。在同樣的配速下,增大步幅需要更強的肌肉力量,而且需要通過長期的力量訓練,如果刻意在步頻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增大步幅,那麼你作為落地支撐的關節將會延長觸地時間,落地時間越長往往受到的衝擊就會越大,如果沒有那麼好的力量,也會加大受傷的風險,所以一開始加大步幅是不太適合初階跑者的。

running

但是步頻卻又是眾多跑者的弱點,通過平時的測試中看到更多人的步頻在160~180之間,而運動員在馬拉松競賽中的步頻大多都在200甚至200以上。高步頻身體垂直幅度小,受到的衝擊也會更小一些,但雖然減小了衝擊,也意味著擺臂和落地的次數增多。耗能也會增大,心率自然就會偏高,當身體達到一定負荷時,同樣增加受傷的風險。所以也是不建議跑者有過高的步頻。

到底多大的步頻是比較合適的呢?

「每分鐘180步頻」,是由運動生理學家丹尼爾斯博士提出,他找出了關於步頻的原則,不管任何情況,步頻都應該等於或者大於180spm,他認為當步頻達到這種狀態時,能減小落地的衝擊,每分鐘達到180以上時更接近輪子的效率,使落地更加接近重心下方,增加跑步效率。因為不同的速度,距離,壞境,還有生理結構,每個人的習慣步頻都不相同,沒有最好的步頻,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步頻。所以在平時跑步中不一定非要精確到180,只是建議在步幅合適的時候,盡可能達到180的步頻。

如何提高步頻呢?

如果你經常以低步頻跑步,剛開始加快步頻時,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呼吸急促,步伐跟不上,跑步節奏不舒服等等,所以一定要堅持,只有勤加練習,才會跑的更加輕盈。

1. 控制好呼吸和節奏

提高步頻需要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步伐上,增加雙腿交替的次數,盡量控制好呼吸,鍛煉心肺功能,讓身體逐步適應。

2. 選擇適合步頻的歌曲

盡量選擇在田徑場或者公園練習,以免發生危險。雖然跑步是不建議聽音樂的,但是在跑步的時候隨著音樂的節奏跑,可能讓你隨著音樂的節拍更有利於跑出你想要的節奏。

3. 和高步頻的跑友一起訓練
跟隨高步頻的跑友一起訓練會提高對步頻的節奏感。
4. 增加上身前傾角度,逼使自己加快步伐
5. 進行快速跑訓練

我們在進行快速奔跑的時候,步頻都是比較高的,所以在跑步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最高步頻,相信也能有一定的幫助,當快跑的配速提高了,那麼日常跑步的步頻也會提高。

6. 練習下坡跑
找一個坡度不是很陡的下坡,盡量快頻小跑下坡,不要步幅過大,可以跑3-5組。
7. 增加髖關節和臀大肌,膕繩肌的力量

凡是運動都是需要強大的肌肉力量去實現的,而在快步頻的奔跑中,肌肉的伸縮也是比較快的。所以臀大肌的力量發起點,髖關節的擺動,加上膕繩肌的腿部折疊都是非常重要,力量的增強對提高步頻也是幫助非常大的。

最後希望大家在日常跑步中多加練習,掌握合適的技巧,在保證高效步頻的基礎上,逐漸加大步幅,跑出屬於自己的跑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