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前「膝繞環」暖身有沒有錯?
膝關節繞環是很多人暖身都曾做過的動作,在中小學體育課上非常常見。然而,隨著這幾年全民運動,尤其是路跑的興起,訓練化科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有人對膝繞環動作提出了質疑。然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卻表示:「我從小做膝關節繞環,在進行膝繞環練習時沒有感到它會引起膝關節的不舒服;有的教練表示:自己所帶的隊員都會進行膝繞環,從來沒有見過因膝關節繞環受傷的情況。」
膝繞環究竟是不是個錯誤動作?為什麼會存在爭議?首先從爭議的來由說起。
之所以有人認為膝繞環是個錯誤動作,主要與膝關節的結構以及近年來所流行的「逐個關節理論」有關。一方面,從關節結構的角度,膝關節(在此主要指膝關節中的股脛關節)屬於滑車關節,其主要功能為在矢狀面上做屈伸運動,而其旋轉活動度則相對較小。
當關節不具備相應的功能,卻又過分地進行旋轉時容易引起運動傷害;另一方面,「逐個關節理論」進一步支持了這一觀點。依據「逐個關節理論」,膝關節在運動中更多的是主導下肢的穩定性,而下肢靈活性則是由髖關節以及踝關節作出貢獻。這也是有的教練認為膝繞環是個錯誤動作、可能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
這個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1)膝關節的旋轉活動度小,並不代表它沒有
膝關節的旋轉活動度取決於膝關節屈伸的程度,越是彎屈,其旋轉活動度越大。當膝關節處於彎屈位時,不但有旋轉活動度,並且它的幅度還不小,約在50-60°,只不過相較於屈伸來講,其旋轉活動度要小了很多。當膝關節完全伸直的情況下,它基本上不具備旋轉功能。也就是說所謂的膝關節的旋轉幅度小,只是相對於其屈伸而言,但實際上它還是具備一定的旋轉活動度的。
膝關節不僅有旋轉活動度,並且它的旋轉功能對於膝關節來說非常重要。膝關節在完成屈伸運動時,必然伴隨著旋轉(屈膝時伴隨脛骨旋內,伸膝時伴隨脛骨旋外)。如果膝關節達不到其正常的旋轉活動度,不僅對於膝關節完成屈伸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會由於關節運動節律出現問題,造成運動損傷。
(2)膝關節主導穩定性,並不代表膝關節就不需要靈活性
逐個關節理論認為各個關節主要負責一件事,而我們任何的關節都是同時具備一定的穩定性與靈活性,或者說他們既需要穩定,又需要靈活。只不過可能二者的重要程度存在著區別。如按照逐個關節理論,髖關節主導靈活,這是因為髖關節在三個運動平面上的活動度較大,但是,髖關節的穩定控制能力同樣重要,如果髖關節的穩定性不足,也會造成膝踝關節或者脊柱的傷病。同樣地,膝關節的靈活性同樣具有一定的意義。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存在髖關節活動度不足的情況,造成下肢在運動中不得不借助膝關節代償一部分的髖的靈活性功能。如果在髖關節活動度受限的情況下,膝關節的活動度也同樣受限,那麼將會大大增加損傷風險。
因此從關節結構與功能的角度,膝繞環(尤其是絕大多數已經處在屈位的膝繞環練習)並無多大安全隱憂。然而,從現實操作的角度,尤其對於目前較熱門的跑步項目,膝關節主要行使其屈伸功能,的確並不需要它們在項目中表現出過大的靈活性。從專項需要原則出發,在準備活動中進行膝繞環練習的意義不大,但並不代表它是個會造成運動傷害的「錯誤動作」。
膝繞環動作的對錯爭議,可能也與在解釋這一問題時所針對的受眾人群有關。對於大多數業餘運動愛好者,他們更希望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如「準備活動應該做動態還是靜態伸展」、「早晨還是晚上運動好」、「耐力項目應不應該練速度」等等,有的業餘運動愛好者無法接受教練給他模糊不清的建議。
市民跑者常常希望從教練得到最為直觀的答案,而從專業的角度,運動訓練領域存在著太多的「可能」。運動訓練領域沒有一定對/錯的訓練方法;沒有一定應該/不應該怎麼樣;沒有「標準訓練計劃」;當運動員存在問題,教練需要首先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背後有多種可能原因,而非直接給出建議。從教練員對專業探索的角度,我們更適合於將各類觀點、研究結果視作為一個現象,而非結論。如此更有利於深度認識訓練中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