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 Edge 1040 Solar太陽能自行車碼錶 亮點功能評測分享
文/ Team CYTO
太陽能板|使用者介面優化|Multi-band GNSS 多頻帶技術
POWER GUIDE 功率配瓦|Real-time stamina insights 實時體力量表
便利且直觀的操作方式與使用者介面
1. 實現手機 APP 同步設定 Edge 1040 資料頁面
這功能在目前市面上其他品牌的多款型號上已經實踐,而且不只應用在一線產品,這次 GARMIN 藉著 1040 也增加了這個功能,不過依這台螢幕尺寸,在車錶上設定其實也相當便利,甚至更即時直觀,自己目前就都是在車錶上完成。
2. 使用者介面優化
要在小巧的自行車錶上,濃縮並實現許多功能,使用者介面設計、使用者體驗研究是關鍵,不然內建了一堆功能,找不到在哪也是白搭。
這是 1040 最令人驚艷的優化,基本上開機後你不需要太多思考,上下左右滑動,首頁圖示也很直觀,感覺在介面設計上,Garmin 有刻意要貼近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手機,在觸控的頁面轉換上,都跟手機蠻一致的很有熟悉感。
在開始前,你可以先想像手上這顆表就是一台手機,它提供的每一個功能就是一個 APP
比如螢幕向下滑出現的是工具列,首頁則是如手機的快捷頁面,可以將我們常用到的 APP 建立在首頁上,方便快速點選查看。
結構化,GARMIN 內建了許多功能,活動紀錄、數據分析、訓練計畫、路線、導航、STRAVA 區段競速…等,但它們都被有結構的放置在屬於它們的位置,你可以在一個功能頁內看到同類別、同屬性的設定,你不會找不到在哪裡。
3. 太陽能充電 Solar charging
先說 1040 在省電模式(單一 GNSS)下,續航力就有驚人的 100 小時,而提高定位準度的多 GNSS+多頻帶模式尚有 45 小時,如果再裝上太陽能板,根本就是綠能環保小尖兵。
1040 有分一般版本與 Solar 版,價格差 1000 元,這黑科技在Garmin 幾款運動手錶上就有,只是依靠面板面積吸收光源並產生電量的太陽能,在這支 3.5 吋的車錶上有顯著提升。
直觀就可以看到車錶的面板上下兩端有明顯橘色框框,那就是太陽能電池板,它能吸收 100%的光能並轉化成主機的額外電量,另外 1040 的整個透明螢幕則是 Garmin 首創的 Power Glass 太陽能鏡面技術,它吸收的光能有 15%。
官方資料標明,在最大照度搭配省電模式下,每小時騎乘可以充 42分鐘,在提高定位精準度模式下,每小時可充 20 分鐘。
不過太陽能的部分,自己就沒有特別實測了,因為我可能會先中暑,下面也提供使用碼表將近 4 周約 13 次騎乘後,我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充電時數給大家參考。
太陽能的實際運用,在於騎乘長途時可以增加使用時間,減少充電的頻率,在閒置時,將碼表放在陽光照射處,依靠太陽能充電是忘記帶電源線出門時的救星,當你要關機或休眠時,它會告訴你目前
位置的太陽強度,如果想遠一點它也是一個相當環保的設計。
另外有一點要說明,就是太陽能鏡面會讓顯示比一般屏幕稍微暗一些,但仍算清楚,如果習慣亮度高的車友,可以藉由調整背光主動增加亮度。
4. 導航系統加入 Multi-band GNSS 多頻帶技術
►延伸閱讀 Multi-band GNSS 多頻定位:https://www.garmin.com/zh-TW/blog/outdoor/multi-band-gnss/
上面已經提到使用多頻段技術,會對續航力產生的影響,從 100 小時縮短為 45 小時,光看這耗電量就知道這技術的威力。
簡單來說,目前全球導航系統(簡稱 GNSS)有五種,包括 GPS(美國)、GLONASS(俄國)、Galileo(歐盟)、BeiDou(中國)、QZSS(日本)
當車錶在搜尋位置或路線導航時,相較於僅依靠單一 GNSS (通常是 GPS),使用越多 GNSS 會越快速精確且穩定,所以現在很多設備基本上都有雙 GNSS 模式(如 GPS+ GLONASS、GPS+ Galileo),甚至在GARMIN 的多款型號上都是搭有多 GNSS 模式(一次全用的概念),只是這些方式如果在容易遮蔽訊號源的惡劣環境下,如叢林、山脈、建築高樓間,仍然會受到干擾導致功能大打折扣,這時候Multi-band 多頻帶的技術就能改善這個問題。
所謂的多頻帶技術,就是能夠接收每個不同 GNSS 發出的一種新式頻率(L5,在 2009 年加入),再與既有的 L1 兩個頻率同時運算,進而大幅提升定位精準度。
而這項技術在過去沒有被廣泛使用的原因,就是這個新的頻率還未普及,許多舊款衛星仍無法發射出這個頻率,因此一直到現在才開始應用於許多導航設備上,GARMIN 1040 是首款具備這項技術的自行車錶。
如果對這技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尋關鍵字科普一下,以上資訊有點硬,你只要知道下面這些就可以。
講得這麼神真的是這樣嗎?是真的..如開機即定位、路線導航運算極快、走錯路重新規劃路線相當迅速、還有路線軌跡非常精準、在室內也有訊號,雖然自己一直都很有耐心可以等待車錶找到定位訊號,但用了 1040 後才發現,以前錯過多少個重要路口、多少條更快地捷徑,又損失了多少沒記錄到的公里數。
不過因為耗電量實在差距甚大,除非真的有需求,建議平常使用多 GNSS 模式即可,當然一日雙塔這種一條路直直走的路線,用最省電的 GPS 就足夠應付。
進階訓練,多項實時數據應用
以下功能前提是,你必須有功率計+心跳帶,且擁有越多的騎乘紀錄,回饋的數據會越準確,碼表會在你頻繁使用它後漸漸熟悉你。
1. 神級功能,路線功率配瓦 POWER GUIDE
之前自己曾經寫過多篇賽道的配速表,包含瓦數、時間、速度,現在 Garmin 直接把這功能内建到車錶上了!
利用 APP、STRAVA 同步或是在車錶上直接建立路線後(限定 15-400 公里),即可使用該路線的功率配瓦,這時候它會詢問你幾個基本的騎乘背景,想要的費力程度、騎乘姿勢(立姿、低姿、空力)、車重,接著加入 FTP 與體重的運算後,碼表會直接把該路線依照重要的坡度、距離,加入眾車友的大數據,自動切分成數個分段,然後給予目標配瓦,你只要照著騎就能穩穩達標。
因為這功能實在太驚奇,所以我帶著懷疑實測了大雪山林道與霧社到武嶺的穩定長爬坡,讓碼表引領自己騎上去,結果發現它給的建議與路線幾乎完全相仿,平路、緩坡、陡坡、極陡下坡、緩下坡,路況改變同時配瓦也會隨之微調,可以說是即時調整而且符合邏輯。
不過因為它是依照自己主觀認知的困難程度去設定出一份騎乘建議,且實際的天候狀況、風阻、集團效應都是排除在估算外的,路線完成時間的預估範圍也蠻大的(約一小時),因此並不能完全取代那些要拿來要破 PR 的精算配速表。
當然如果你今天只有一個大概的方向要完成,目標約多久的時間,感受是輕鬆、稍微累、困難,有了這個功能確實方便且省事許多!
3 秒功率:騎乘功率 |GUIDE:分段目標平均功率|分段:目前分段平均功率坡度圖:以顏色區分坡度,上方虛線為功率高低圖示
下方距離與坡度兩個欄位可自訂要顯示的資訊
2. 第二個神級功能,Real-time stamina insights 實時體力量表
►延伸閱讀Real-Time Stamina體力量表:https://www.garmin.com/zh-TW/blog/general/real-time-stamina/
Garmin 在運動手錶上已經實現多時的分析功能,現在 1040 上終於也有了!先打針一下,因為這功能不好解釋,需要親身搭配騎乘使用會比較瞭解。
以下是我們在訓練及比賽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的自我懷疑,會不會爆掉?太保守?我有沒有盡力? 有了這功能讓我們能多一個參考依據,去控制並回答這個問題。
實時體力量表在資訊頁面顯示上共有 5 個數據,最重要的兩項,體力上限%、體力%,以及預估剩餘可騎乘距離、即時功率、即時心率,以下用盡可能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給大家聽:
首先想像你體內有一潭水池,體力上限(0%-100%)就是當天水池的大小,這水池會放大縮小且持續在注水,體力(0%-100%)就是水池裡的水,也是你的能量來源,當你雙腳需要能量便從水池裡抽水出來使用。
體力上限(0%-100%),這是 GARMIN 根據所有累積至當天的訓練資料,包括強度、持續時間、距離、訓練負荷、恢復狀態等個人數據所運算出來的結果,然後在開始騎乘前給你一份評估報告,上限%就是你今天的極限,100%代表體內池子大小目前是最佳尺寸,水也最多,如果身體已經歷經了好幾天的訓練還沒恢復,你的池子也會跟著縮小,比如只有 87%你就可以拿著它為證,跟旁邊車友說今天水池不夠大,水太少,順順騎就好,此外體力上限%也會隨著騎乘過程的疲勞持續降低。
體力(0%-100%),藉由騎乘當下的心率數據、功率數據,加上個人設定(或自動測量)的 VO2MAX 最大攝氧量、最大心率、FTP 運算後,所給出的即時體力消耗回饋,也就是水量抽取的速度。
如果你維持在一個身體疲勞可以持續代謝並修復的強度(通常是 Z1Z3),也就是抽取量等於注水量,那麼你的體力上限%與體力%只會因為一般性疲勞,成等比例緩慢降低,但如果你不斷反覆在做高強度的間歇(z4 以上),大量抽水使用,體力%便會急速下降,同時體力上限%也會跟著大幅下降,當水池中的水已經被抽乾,此時就需要休息或是降低強度,讓體力%回復,才可以再用同樣的強度持續騎乘,或是做出更高的強度,這邊要注意如果你的體力上限%已經降至個位數甚至歸零,那表示你爆掉了,裝水的水池消失了,接下來就只能以腳有在動的方式前進。
實時體力量表的應用,在於車錶會依照你當前體力與體力上限的%,即時預估在保持這個騎乘強度下你的剩餘距離還有多少,不過依照自己目前使用到現在的回饋,我認為這功能提供的預估距離只是一個相對的範圍,而不是一個絕對的精準數字,實際還是要加入主觀體感的判斷,然後將數值做為參考依據,相輔相成後達到更合適的強度控制。
下圖是自己兩次的騎乘數據,提供大家參考,上方為爬坡反覆的間歇訓練,下方則是中部的 136 檢定賽事,可以看到在間歇訓練時,我的體力上限%(白線)隨訓練持續下降,而體力%(黃色範圍),則是先下降然後在下滑時恢復。
136 檢定的部分,前面約 20 分鐘是熱身,體力與體力上限%消耗持平,開賽後即迅速下降,並在 40 分左右因為一次高強度的攻擊,讓我的體力%急速降低,接著我開始感到疲倦,並穩定瓦數騎乘,然後體力%才開始漸漸回復,直到 55 分處接近終點,恢復後的體力%才讓我足以再做一次攻擊。
整個比賽過程我並沒有觀看體力量表,但它的曲線反應確實呈現了體能的起落狀態,這對於之後的調整也很有幫助。
特別注意%的預估除了心率、功率以及事先填入的基本個人生理素質數據外,並不會加入其他外在壓力的影響,比如工作疲勞、心理壓力、深層放鬆後的肌肉狀態,這些可能都會讓體感與數據呈現的不一致。
▲上圖是一次穩定的長爬坡訓練,可以看到體力上限%與體力%,並沒有高低起伏,而是以等比例持續下降。
3. 雷達應用
讓你在路上不用頻頻回頭的安全功能,可於碼表上以圖示、燈號、音訊,警示自己後方是否有來車,其實這個功能只要搭配 GARMIN 智慧雷達尾燈,在過去許多碼表及手錶上就有提供,只是自己一直到現在才有機會搭著 1040 一起使用,真的是相見恨晚,裝上後不管是在市區、山路、彎道下滑,都可以不用大幅度轉頭確認後方車輛,只要藉由引擎聲判斷,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前方即可。
目前搭配的是最新款的 Varia™ RCT715 雷達攝像尾燈,至於這尾燈的介紹,這裡就吊個胃口待下篇再來。
其他亮點應用與升級
1. 防盜警報
當你裝上 1040,這個功能你絕對用得到,那就是防盜警報,其實防盜也不是 1040 獨有,只是它讓這功能變得重要。
當車錶與手機 APP 連動後,開啟防盜警報,只要偵測到車輛被移動(車錶位移),車錶就會發出連續的警報聲響,並傳送文字通知到手機,而聲響則需輸入密碼才能解除,這個功能相當適合在商店內休息購物時使用,不過建議如果是去廁所,還是把車錶把起來放身上安全,因為就算警鈴響起,你褲子穿好也來不及了!
2. Quarter Turn 安裝座是金屬材質不是塑料,讓你永久不滑牙,且附帶 Garmin 行動電源接頭(請查找 Edge 行動電源)
3. Type-C 充電
總結
無庸置疑,Garmin 已經藉著 1040 將自行車錶完全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作為智慧運動裝置配件的領導品牌,他們始終走在前端,在硬體主機與軟體應用程式上,除了聽取回饋設計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功能外,也不斷地創新發揮想像力,引導出我們連自己都還沒想過的需求,因此如果你是一個設備控、你是個熱衷研究新事物、喜歡分析數據的車友,Garmin 非你莫屬,而 1040 尤其如此。
另外在這邊我也想要給大家購買 Garmin 的一個建議,當你花費上萬元買一台功能持續在推陳出新的車錶以及它搭配的完善 APP,你就應該熟讀它的功能說明並加以使用,或是上網爬一些文章,不然其實買基本款即可。
對了,1040 的缺點目前自己只發現一個,就是它有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