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大錘 – 自行車中短程爬坡訓練

在前面的Garmin專欄篇章我們已經介紹過了「爬坡訓練觀念」以及「長距離爬坡的訓練」等內容,然而比賽並非永遠都只有長距離爬坡、登頂終點作收,在不少的賽事當中,都有丘陵地形的挑戰,過去這樣的丘陵路線挑戰,通常可能是長程的公路賽,但近年來包含繞圈賽,也常常會安插短距離爬坡的考驗,以及整體賽事內容的可看性!

近年來單日公路賽很喜歡在賽事後段以繞圈的方式複合爬坡路線,增加可看性

當然如果三項選手認為爬坡只是公路賽騎士的專利,那可得注意了!近年來的鐵人三項賽事,無論是奧運標準距離的快節奏賽事,或是70.3的中長距離也都開始融入爬坡的元素,「鐵人不爬坡」已經成為過去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YeqRPcmvWo)
解說:里約奧運當中的自行車繞圈路線,包含了難度不低的爬坡路段!

今天的內容就要分享三個針對中、短程爬坡的訓練內容。在短中程的爬坡花費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也許是四公里的小型山路段,或是3、5分鐘就可以解決的陡升路段,這樣的路段常常在比賽當中成為攻擊或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點,在訓練的焦點上不再是Zone3~4區間的閾值強度通吃到底,選手必須在穩定的閾值以上有硬戰能力!

有別於長坡一小時以上的連續維持,短中距離的爬坡強調超出閾值的高強度能力。

我只想在爬坡中活下來 – 防守是一切的基礎

面對爬坡的挑戰,以鐵人三項選手來說,或許不需要可以敲下大錘的攻擊破壞力,只需要安穩的通過爬坡挑戰即可,但面臨短陡坡的挑戰,但我們仍然需要讓自己的火柴盒裡有點料,在訓練上我們可以利用爬坡反覆的方式來進行,初期可以從「Zone5強度進行6趟的3分鐘爬坡反覆」開始適應:

這樣的反覆爬坡,有助於在初期提升閾值以上的強度適應,可以選在一條2公里左右的短程爬坡路段,上坡進行強度訓練,下坡緩和休息,除了有助於幫助提升體能面所需能力,在下坡時也可以去感受身體經過強度後的狀態改變。

即便鐵人選手不需在爬坡主動攻擊,也強化對閾值以上強度的耐受程度。

進可攻退可守 – 積極的守門員

以公路賽來說,你不能只是被動防守,面對其他騎士突如其來的攻擊,有時候你得先行致勝,在入坡前先掌握節奏,讓對手知道你不是好惹的!邏輯與前面的「基礎爬坡反覆」一樣,不過強度要更進一階的來到Zone6,且在轉速部分,也得嘗試做點改變:

到了Zone6這樣的強度下,初期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隨著訓練逐漸適應強度,可以將休息時間控制在1:1,有效強化對於強度的適應,同時在不同轉速的變化之下,騎士在不同節奏之間也更有效的掌握踩踏感受,對騎乘者來說更能應對集團當中的變化!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 積極的重拳

當然除了前面兩種訓練內容,能夠讓你不被對手重創,其實在賽事有短坡的環境,當然還有更積極的最法,就是「主動進攻」,強化自己的攻擊能力,不僅夠不輸,甚至能夠取勝!

強化攻擊能力的初期,我們會在前面就以一個無氧的30秒攻擊作為開頭,不休息的接續後段的2.5分鐘Zone5巡航,操作初期特別需要注意,雖然開頭希望做到>Zone6的強度,但可以先從低標開始,也許是125%FTP,避免一開頭就把自己拉爆,無法完成訓練。

當能力逐漸提升,前面的第一個攻擊能力訓練課表可以穩定完成後,除了開頭的30秒無氧強度,每一趟的結尾也可以再加入一次強度拉抬,Double Peak的課表設計,更接近比賽時的狀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70ujZtt7D8
解說:Alaphilippe在2020世錦賽最後爬坡段關鍵的winning move奠定勝基

當然要操作以上兩個攻擊的訓練內容,必須有一定的體能基礎,像是開頭爬坡反覆訓練或是基本的有氧能力,都是基本盤,千萬不要急著操作進階課表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以上的訓練內容,你都可以利用手機或電腦的Garmin Connect預寫完成,同步傳輸到Edge自行車錶或鐵人三項錶款當中,在操作時Garmin裝置就能提醒現在該進行什麼強度內容,還有多少維持時間等資訊,尤其對以上課表建議在戶外短坡完成,是很好的小工具!

也提醒大家,雖然本篇章著重在「中短程爬坡如何訓練?」但別忘了有氧耐力才是自行車或鐵人三項的根本,以上建議的訓練都在一個小時左右,如果時間無虞,也許可以在主要強度訓練後,適當的補足有氧訓練內容!

強度訓練要做,但基礎的有氧銀行也要定期存錢才能有好的整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