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武嶺攻略|如何利用自行車錶與訓練台達成高效率訓練

圖文|Team CYTO 吳翊華

武嶺這種登山賽,是最好也是最難準備的比賽,為什麼好準備? 因為訓練內容不複雜,相對於公路賽要進行的訓練區間來得少也單純許多,以功率訓練來說,大部分就是落在Z2-Z4(有氧-閾值)之間,然後依照週期適時、適當加入Z5(最大攝氧量)的練習即可,不像公路賽要比好,還有運氣、時機、團隊的要素在裏頭,這在登山賽裡佔的比例很低。

那是難在哪裡? 難在精神與心理層面

因為它需要拿走你更多時間、更多耐心、更多毅力,甚至還要控制飲食,老實說,這些精神上的磨練,遠比肉體訓練來得難多了,尤其是我們這些有職業的選手,相信這也是大家在訓練上遇到的難題。

所以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心力下達成設定的武嶺目標?除了堅定心志這個答案外,另一個關鍵就是”效率”本篇重點便在告訴你如何透過Garmin車錶與Tacx訓練台的應用,達成”效率”,至於課表內容與週期規劃方面,可以參考范老師這篇 – 范永奕的KOM自行車登山王訓練課表

Garmin Edge

接下來的或許會被忘記,但你將永遠記得自己第一次達標時的喜悅(2017.09.02)

本篇索引

  1. 效率的定義
  2. 計圈功能
  3. 路線虛擬夥伴
  4. 室內訓練優點
  5. 配戴智慧手錶的優點

效率的定義

首先科普一下「效率」的定義
效率(Efficiency)效率字典中釋義為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原料、能源、努力、金錢或時間)以滿足人類的願望和需要,以廣義的定義來說,效率是可以成功的把事情作好,且沒有浪費的能力。
「效率本身不是目的,但效率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事物」
關於單車訓練上的效率,也不難理解,就是如何用有限的時間,來達成對最佳的訓練效果以達成目標,以下分享幾個達成效率的方法給大家。

時間管理

首先,先把自己的生活角色與工作責任羅列出來,接著問自己有“多想要”達成那個目標?比如武嶺破 3,你渴望的強度,足以讓它成為每日代辦事項的優先幾名嗎?

然後嘗試找出屬於自己的訓練時間,在那個時間裡,確保不管是精神狀態、專注度(不被打擾)、對訓練前後的影響(不影響睡眠與工作)都要是恰好的,找到後就把它固定下來,然後按部就班完成,要找到這個時間點,你可能需要不斷地測試,上班前、下班後、晚餐前、睡前?都有可能。

訓練目的明確

效率高的訓練,內容都是針對性很強且明確的,通常我們都是因為沒有頭緒,才會覺得時間不夠,其實只要知道自己在幹嘛,抓住幾個必須訓練的關鍵,然後將它們如實完成即可
比如一週七天的內容,需要完成兩次長距離有氧、兩次短距離最大攝氧量的爬坡反覆、一次長距離節奏強度的爬坡反覆,其他兩天安排動態恢復與休息,這樣明確列出需要執行的內容、需要的時間,然後告訴自己不要加碼或偷懶,這週就做完這些就好,這樣便能讓自己在訓練的安排上更有靈活度,不管是運用零碎空檔或是路線選擇都是如此。
比如原本課表是長時間的有氧,但臨時工作加重,僅剩一小時可以練習,那天便做能在一小時就有訓練效果的課表即可,把有氧挪到有空的那天再進行。

科技與裝備的應用

這部分就是本篇的重點,在下面章節說明

車錶應用:計圈功能

不要再記整筆資料了!不管是要讓自己看、給教練檢查、還是拿來跟朋友炫耀,將訓練數據做分類整理,是讓那段想被紀錄的資訊能快速呈現的關鍵,計圈功能就是為這目的而生。

計圈的幫助

目標設定和監控

騎乘前預先計劃好要將騎乘內容切分成哪些區段,這些區段要做到什麼數據,接著利用計圈功能追蹤成果並做出調整,在騎乘當下有效掌握每個單組訓練,或是個別路段的數據,以利及時調整,比如單圈均瓦、經過時間、心率、踏頻、海拔爬升速率等。

訓練動機和激勵

每當按下計圈後都像是一個全新開始,藉由專注在每個計圈的小目標,去逐步完成整趟課表或是一座大山,這可以在心裡有效提高訓練的動機和參與度,也降低對大目標那種遙不可及的感受。

數據分析和反饋

如上述所說按計圈是為了切分數據,以整理出執行課表時的各項目或是路線的分段資訊,並且在訓練後查看數據時,可以更有針對性且快速地去檢視與分析結果。

計圈的實際用法

訓練課表

比如今天課表如下,你可以為每個項目的開始按下計圈,將這45分鐘的課表切成12個分段,能更快速且清楚檢視項目。

騎乘路段

以武嶺來說,可以將它切成7個分段,預先設定好各分段的目標配速、輸出、時間後,於實際騎乘時在每個分段的開始與結束,按下計圈鍵可以更有效掌控當下的狀況,去做輸出與體能的分配。

虛擬夥伴功能(路線速度計算)

訓練路上總是感到孤單寂寞嗎?有了這個秘密武器,讓每一次訓練都有夥伴,而且你可以利用它配速,也可以用它來霸凌你自己。

Edge 虛擬夥伴功能(路線速度計算)

虛擬夥伴的幫助

將虛擬夥伴作為騎乘速度或時間的調整依據,再搭配自己的瓦數,在執行課表時,可以更有效控制每組訓練內容,如爬坡反覆時每趟的穩定度,如果是完成一段山路,也可以讓夥伴幫你穩穩配速。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功能,因為它提供了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幫助訓練,另外在心理上也能帶來一種陪伴與激勵感,就像是有個一起練車的朋友一樣。

如何應用這個功能?請看下方影片介紹

室內訓練台的優勢

如果我們單就考慮時間以及執行訓練課表來說,在室內踩台應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尤其在武嶺這種純登山賽更是,因為需要在外騎或團騎時才能練到的控車、集團騎乘技巧對整體影響佔比較低,大部分你只需要穩定地長時間輸出即可,純登山賽其實就像在踩訓練台,以室內進行訓練有以下優點

節省時間和方便性

可以快速啟動訓練,省去穿戴外出所需的各類裝備,車褲穿著就可以開始練,而且練完洗個澡就能開始做其他事。

無需路程規劃

不需要提前規劃路線或考慮交通條件,這讓訓練時間更加可控,且完全可以專注於訓練質量而非其他因素(交通狀況、氣候、溫度等)。

控制和精確度

在排除外在的干擾因素後,能夠精確控制訓練的強度和持續時間。

適應踩台也是需要練習的,這邊也分享關於怎麼讓自己能更適應訓練台的方法,建議可以先從較輕鬆的內容開始,比如把有氧課表先挪到訓練台上執行,可搭配喜歡的影集降低無聊感,讓身體熟悉踩台的體感,再循序漸進把強度課表納入。

Tacx 應用(訂閱會員)

Tacx Training app

要開始進行室內訓練,首先需要有一台訓練台,從最基本無智慧控制功能,僅用功率訊號來傳送阻力的訓練台,到能夠模擬路感的智慧型訓練台,其實都能夠幫助你完成訓練,建議一開始可以先用基本款,等到自覺能夠適應或是愛上室內練習後,再投資更高階的機種,比如 Tacx Neo 2T 或 Tacx NEO 3M。

筆者就在這邊先直說,那些團騎、競賽、課表、3D模擬路段等需使用智慧訓練台搭配應用程式的的模擬功能,其實大部分都只是在幫你降低無聊與不適感,單就訓練來說,有阻力、有課表加上堅定的執行力這三件事就夠了。

Tacx Training app 挑戰

當然,如果你懂得利用這些額外功能,對訓練也能起到加分作用,讓你除了不排斥踩台,也練得更有效果。
筆者這邊分享一個目前使用上,對我最有幫助的訓練台功能,只要你使用的是TACX訓練台,在訂閱Tacx Training App後,便可以直接在”新的騎乘”選單內找到世界各地的實境影片,像台灣目前資料庫有貓空、中社、風櫃嘴、赤崁頂、梅山三十六彎、塔塔加、東西進武嶺等路線,通常找一條你熟悉或是有指標成績的路段去騎乘,都會讓自己更有動力,帶入感也會更強烈,比如赤崁頂要破40分、中社要破10分、風櫃嘴20分,你就可以依據課表內容去選擇相對應時間目標的路線。

Tacx Training app 搭配武嶺影片

以武嶺來說,利用智慧訓練台搭配影片,來達成真實坡度模擬的效果,就是很好的備賽方式,筆者這邊即分享自己的訓練方法給大家

分段騎乘

如同第一個章節分享的計圈概念,你不需要每次都騎整段,你應該逐一擊破,先透過檢視過去數據或是尋找配速計畫,找出你武嶺整段的目標時間,接著再依照這個時間,將它拆解成數個小分段(可參考計圈篇章的分段範例)然後在訓練時以這些分段為目標,當作課表的執行組數,反覆練習即可。

以App內的武嶺第二段來說,他的起點是見晴園門市前的五里坡,可以先從這裡熱身到最高小七,接著開始第一組課表“最高小七到翠峰”然後按下暫停進行組間緩和休息,接著再從翠峰做到鳶峰為第二組,鳶峰再到武嶺…你可以利用這部影片反覆重新執行,直到完成訓練。

另外也可以用匯入gpx的方式進行路段模擬,你可以自已畫一段爬坡反覆的路線,比如昆陽到武嶺爬5趟,然後將gpx匯入App中,如此便可以在訓練台上達成針對分段的訓練模擬。

不管你要用什麼方式執行,都要記得按下計圈,這樣才能有效追蹤單圈的功率、時間等分段資訊。

電腦版Tacx Training app 匯入GPX

使用電腦版才能匯入GPX

關於APP的操作可以參考下方影片

*匯入GPX需要使用電腦版> https://cloud.tacx.com/#/dashboard

Forerunner 手錶搭配

雖然車錶在騎乘時能夠提供實時的運動數據,如速度、距離、功率、心率(佩戴心跳帶)等,這些數據對於即時的訓練調整、訓練後檢視無疑是寶貴的,但這些都是在體能上的表現”結果“而造成這些結果的”根本原因”,車錶並無法告訴你,但配戴一支能夠持續紀錄自己全天狀況的手錶就可以。

提升訓練品質,是有效訓練最直接因素,它建立在對自己身體狀況的理解上,透過持續對身體蒐集資訊並累積,Garmin Connect 能給出的個人化建議就越有參考價值,

比如疲勞恢復狀況、睡眠品質、心率變異數值 (HRV) 等,我們再根據這些回饋作為調整訓練內容以及解釋訓練品質好壞的依據,所以手錶也是值得投資的選項。

這部分可參考之前寫的鐵人三項訓練內容 – 三鐵自主訓練指南-4步驟有效率的安排鐵人三項課表

總結

往往設下目標僅需要幾秒鐘的雄心壯志,難的是持續努力的漫長過程,在開始投入前記得先明確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將每日待辦的優先順序安排出來,保留一個合適的空檔給訓練,對於訓練之餘的輕鬆騎、社交騎、咖啡騎,要有所取捨,因為你不可能全都要。

然後在那些覺得未來遙遙無期的日子裡,不妨提醒自己先從完成一個一個小目標開始累積,如同每個計圈的練習、每個分段的達標,如果環境不允許,時間又非常有限,就學著適應踩訓練台吧!

期待這篇文章能在實踐目標的路上,提供你們一些指引與陪伴。